「心」靈冥想   科學家預言健康新趨勢
11/04 自由時報 ╱ 寰 宇 探 索
編譯羅彥傑 ╱ 特譯

  對想要改善自身健康的美國人而言,美國醫事總署會建議他們放棄每週數次、每次一小時的「慈悲」冥想與消除負面情緒的工作,改做六十分鐘的運動。不過知名分子生物學家、同時也是「人類基因體計畫」主持人藍德指出,冥想會成為新的健康趨勢。

  藍德在參加九月中旬假素負盛名的麻省理工學院舉辦,集著名科學家與佛教學者於一堂的會議上指出:「美國醫事總署若在二十年後建議大家每週做五次六十分鐘的心靈運動,並非無法想像的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是這次會議的座上賓。

  以藍德的學術地位,在諸如麻省理工學院的場合做出這樣的預測,其實是顯示主流科學界對佛教教義的日益嚮往,特別是針對受過訓練的佛教僧侶所做的心靈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雖然尚在起步階段,但成就非凡。

  這次會議所提出的數據資料,不僅顯示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可以長到令航空塔台管制人員艷羨不已,而且也說明了冥想技巧可以在實質上對大腦神經線進行「再連線」。在抗憂鬱藥物「百憂解」風行的時代,上述的這種冥想活動有可能讓改變心情的藥丸束之高閣。

  在哈佛大學受過訓的神經科學家大衛森,當場展示了一位佛教僧侶的腦部掃描圖,這名僧侶能夠藉由一種名為「慈悲冥想」的技巧來讓其左額葉前部皮質 ( 職司正面情緒 ) 的活動量超過正常水準。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冥想狀態裡,這名僧侶還可以壓制「震驚反射」,亦即對諸如槍聲等大聲、突然噪音的非自願性反應。

  全球最知名情緒科學專家之一的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艾克曼,形容這名僧侶的控制程度是「驚人的成就」。他說:「我們從未發現有任何人可以做到這種地步。我們不了解身體上的任何構造可以讓他壓制住震驚反射。」

  打坐冥想的好處不只在可以一連閉關數月的和尚身上看出。大衛森告訴達賴喇嘛,他觀察、研究那些工作非常緊張的人,發現這些非佛教徒在學習「專注」技巧八週後,有助於製造正面情緒的左額葉前部皮質也是愈來愈活躍。此處的「專注」法是讓學員心境保持靈敏,不被自己的思慮或情緒「網住」,彷彿看著河水流逝。

  曾經出家並擔任加州聖塔芭芭拉「意識科際研究院」院長的瓦利斯相信,佛教徒為提升情緒與認知平衡的修行可能會是有用的工具,不限於治療憂鬱症與心理疾病而已。他說:「我認為這些技巧沒有理由不引進到我們的學校體系。大家在教育與職業上的表現會更好,因為他們變得更快樂、更加取得平衡,以及更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