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老化的最新科技

  基因研究與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也為延緩老化帶來最新的技術。癌症、慢性病、老年疾病都可能有更好的預防和治療。

康健38期 文/顧景怡 司晏芳
攝影/呂恩賜

  10年內,美國首批嬰兒潮世代的人將進入65歲。他們可能是最不甘寂寞的一代,也是推動抗老化研究的力量。
  歷經嬉皮、反戰、搖滾樂、迷幻藥……種種在當時最新鮮的玩意。嬰兒潮世代在面對變老這個問題時,他們可沒那麼容易束手就擒。
  台灣民眾留住青春的渴望也愈來愈濃。看看不斷冒出的抗老化相關產業就可了解。
  有沒有辦法叫身體在「老化」這條路上走慢一點,或是乾脆停住,甚至回頭?
目前最新的抗老化技術有哪些?
基因治療-老幹新枝換長壽?
  預測壽命最好的指標之一便是父母。父母長壽,他們的小孩通常也是。因此,壽命多少與遺傳自父母的基因有關。
  基於這個理由,科學家開始尋找是否真有讓生命長久的長壽基因,然後再將此基因植入體內,延長生命時鐘或是治百病。
  基因會因產生變異而有不同版本,「長壽基因」就是其中延長生命的版本。而長命或短命就是繼承不同版本的差別。
  科學家已在一些低等生物,如烘焙用的酵母菌、蠕蟲,或是果蠅、小白鼠中發現,某些長壽基因,會使得這些生物的生命力增長,且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
  例如若蛔蟲具有名稱叫age-1的長壽基因,則生命週期平均增加65%,最多的甚至增加110%。
  而在實驗生物發現的長壽基因,很多在人類身上也有。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生理學家巴特克,在一種小鼠身上發現可以增加小鼠生命週期5∼6成的長壽基因IGF-1。這種基因版本的作用,就像鎖住胰島素進入細胞大門的鑰匙。幸運的是,人的身上也有IGF-1。
  而這種小鼠的名字就是舊約聖經中記載,活到969歲的默突舍拉。
  許多長壽基因在體內真正的職責似乎是藉清理自由基,達到延緩老化的作用。
  有的基因增壽的效果則可能是參與調整新陳代謝,延長生命。例如和限制熱量飲食有關的長壽基因SIR2。
  不只是在動物,科學家也著手直接從人的身上找尋長壽的秘密。
  法國曾有針對百歲人瑞的研究,發現控制輔蛋白A和抗血管生成酵素的兩種基因與延緩老化可能有關。
  紐約亞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巴力拉依醫師,正在研究支系阿緒肯納伊的猶太人社群。
  雖然阿緒肯納伊人帶有會患某種遺傳疾病和乳癌的基因,但他們之中一些人,卻很長壽。
  巴力拉依醫師正在研究這群人中超過95歲的老人,以及他們70幾歲的兒女,試圖找出長壽基因。
  雖然這種老幹接新枝的觀念看似簡單,但即使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疾病,基因治療離實際運用在臨床還有一大段距離,更遑論實際運用在延緩老化或增加壽命的時間。
  許多專家都猜測,當老化之謎全數解開之日,與老化有關的基因應不是數以千計,而僅是少數。屆時至少知道該修補的基因是誰。
幹細胞:青春之泉源源不絕?
  無論是自古而來的民俗療法童子尿,或是打胎盤素、活細胞,使用的人都相信,以年輕補老舊,必可收到各式美容強身效果。
  使用幹細胞修補體內受損細胞也有類似的想法。
因為幹細胞是很年輕的細胞。最特別的就是還沒被定型,有潛力發展成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
  像是從小聽的,「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因他們將來可能是總統、是律師,或是科學家。幹細胞就是被寄予厚望的「兒童」。
  不管是心臟細胞、血液細胞、神經細胞……等等,幹細胞都可以發展成200多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就靠各細胞中3萬個基因的開與關,命令它發展成特定細胞的指令。
科學家在2000年底只能讓幹細胞變成10種預定的細胞,但不到半年,已可變成100種。
  不像基因治療遙遙無期,使用幹細胞治癒老化的疾病似乎指日可待。
  美國基榮公司的總裁奧卡爾瑪就大膽猜測,利用幹細胞治療,頂多再3∼5年就可進行到人體試驗階段。
使用這種「再生醫學」的治療,可以修補原本已受損的細胞,恢復正常的功能。
  就像巴金森症的病人,外科醫師也許可在病人腦內植入用幹細胞發展的新細胞,恢復原有的功能,如停止顫抖。
  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都已證實這樣的治療在老鼠身上有效。
除了這個病外,這種像活泉的細胞,也可散播它的青春和活力到與老化有關的阿茲海默氏症、心臟病、糖尿病,或是一些神經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還有脊椎損傷等等。
  雖然這種方法似乎大有可為,而且即將可實現,但卻遭遇最大的倫理困境。
  大部份的國家對使用胚胎幹細胞都有諸多爭議。特別是為了產生更多的幹細胞而做人工胚胎。
  雖然成人體內也有幹細胞,而且近來的研究顯示,它們也有潛力發展成各式各樣的細胞。
  雖然如此,若對於一次需要使用上百萬個幹細胞的治療,就顯得捉襟見肘。
  為了避開使用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爭議,科學家思考可否改用動物來源的幹細胞,解決倫理爭議。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也曾成功地將豬的胚胎幹細胞轉移到一位巴金森病人腦內。這些細胞在病人腦內成熟,並且可分泌多巴胺。不過,這是病人因其他疾病死亡後,解剖他的腦部才得知的效果。
  但適用動物幹細胞,雖然躲過了使用人類胚胎的爭議,這個方法又造成不同品係生物是否可以混合倫理的爭議。
癌症:正中目標皆大歡喜
  年屆中老年,也許可以不在意眼角多幾條魚尾紋,或是腰圍又粗了一吋,但是聽到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會得癌症,可就無法如此輕鬆。
  癌症仍令人心生畏懼。甚至更令人害怕的是,治療本身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的衝擊。
  這其中名聲最糟的,恐怕非化學療法莫屬(以下簡稱化療)。
化療就像是個勇猛但莽撞的士兵,只顧往前衝,也不管是敵人──癌細胞,或是自家人──健康細胞,就是殺個片甲不留。
  有鑑於此,新的抗癌藥物無不希望只殲滅癌細胞本身,留下健康的細胞,讓治療更溫和更人性化。
  醫藥專家想出的好點子之一,就是先替癌細胞穿上與正常細胞不同的外套。如此一來,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認清敵我雙方的差別,進而攻擊癌細胞。
  例如品牌為Herceptin的外套,是設計給乳癌細胞穿的。
Herceptin會與乳癌細胞表面稱為HER2的接受器結合,並誘發免疫反應,消滅癌細胞。不過,只有30%的病患對Herceptin有反應。
  另一種戰術便是切斷敵方後援。癌細胞的生長也需要血液供給,若是切斷癌細胞上的血管,就像切掉軍糧補給,讓軍人不戰而敗。
  許多具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藥物,現在紛紛再上戰場,接受抗癌試驗,如關節炎用藥Vioxx 和 Celebrex,或是曾因為造成畸胎,一度被列為禁藥的沙利竇邁。
  還有一招便是直接切斷癌症增加兵援的生路。有些癌細胞,例如造成慢性骨髓白血病的癌細胞,會產生一種稱為BCR-ABL的蛋白質,BCR-ABL就像傳令兵,通知癌細胞開始分化、複製,壯大軍容。
  若是能阻止這種蛋白質的訊號傳遞,叫細胞增生的命令便無法傳給細胞核,癌細胞反而會啟動自殺程式。
  美國FDA剛於2001年核准上市的新藥Gleevec,就是運用這種原理治療慢性骨髓白血病。
  雖然接受Gleevec治療的病人中有癌症細胞完全消失的個案,但研究也顯示,早期慢性骨髓白血病對藥物的反應較好,而晚期的病人常在治療六個月內就產生抗性。
基因科技也為癌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許多癌症的形成,可能肇因於會產生抑癌作用的基因遭破壞。因此,新的抗癌藥物可以只針對抑癌基因已遭傷害的癌細胞做攻擊。
  例如對頭頸癌治療效果不錯的藥物Onyx-15,主攻對象就是抑癌基因TP53遭破壞的癌細胞。
  此外,因90%的癌細胞都有端粒(酉每)(與細胞複製有關),科學家猜測這可能是讓癌細胞無限制生長的原因。因此他們正積極尋找製造端粒(酉每)基因,再加以對抗的方法。
  這些瞄準標的攻擊的抗癌新藥,也許一時仍無法達到完全根除每位病患癌細胞的目的,有些藥甚至尚在動物實驗的階段,但肯定的是,它們不會帶來全面的破壞性。
  醫療科技讓我們逐漸了解老化和長壽的秘密,也找出治療疾病的新希望。雖然答案尚未完全揭曉,至少我們知道可以期待什麼,又該接受什麼。